Stock Market Books

Sunday, March 9, 2008

瑞士信贷对于美国决策者颇有信心, 认为尽管在全球整体软着陆的情况下,局部地区会隐隐作痛, 但政策面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 依然看好股市.

如果美国股市被看好的话, 那么, 亚洲新兴市场应该不会坏到那里, 大马股市也是以美国马首是瞻, 应该还有表现机会.

美国联邦储备局在正月30日又宣布降息50基点至3%, 以把美国排除在经济萧条的门外.
之前一周, 美国联储局才减息75个?点, 换句话说, 在短短8天内, 联储局已减息1.25%;这是美国联储备局自1982年以来最严重的减息手法.

美国联储备局不排除还会继续减息, 如果有这个需要的话.

人们认为美国联储局减息不是一个立即可以见到效果的方案, 我们需要等待6个月的时间, 如果是这样的话, 那么美国经济会在下半年才会见到明显的回稳现象.

2月18日,英国政府宣布把陷入困境的抵押贷款发放机构北石 (Northern Rock) 收归国有。
英国政府认为, 私人界提出的收购北石方案未能给英国纳税人提供足够的价值.

西方国家一路反对政府干预私人企业, 但, 在必要时, 政府仍旧伸出援手, 尤其像北石银行这种涉及人民存款的金融机构.

自去年9月份以来, 北石一直依赖英国政府的支持.

该银行当时透露, 英国中行已对其施以援手,此举引发了一个多世纪以来英国银行的首次挤提事件.

过去5个月, 英国政府一直主张将北石出售给私人界, 如获成功, 将使英国中行收回共所提供的250亿英磅(约490亿美元)贷款.

不过, 英国财政部长达林表示, 两份私人公司收购报价——一份来自布朗寺的维珍集团 (Virgin Group), 另一份来由该银行的管理层所提出, 但条件不合适.因此, 英国政府遂管北石.

达林说: “ 因为我对英国纳税人负有责任.”

北石 “暂时”国有化, 英国政府必须找到一个愿意出价的机构, 才会让它私有化, 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2月1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董事经理卡恩指出, 次贷危机最坏的阶段尚未过去, 必须做好准备, 今年的经济增长情况不会很好.

过去人们常说, 美国经济下降1%, 将导致新兴市场经济下降0.5%至1%,情况取决于该新兴市场与美国贸易联系的强度,况且,今天又多了一些新的更复杂的金融联系, 比如股市,海外直接投资等.

2月18日的报导指出,英国两大银行巴克莱及莱斯银行将公布业绩, 巴克莱获利丰厚达71 亿英磅, 莱斯银行则有税前盈利44亿英磅.

巴克莱将为投资次贷的损失拨备15亿英磅.

虽然金融业已宣布的拨备高达1千500亿美元, 这笔数额超越我国外汇储备的1013亿美元.但相信拨备行动未停止.

瑞银分析员预测, 银行需为债务抵押债券及次贷相关投资, 额外再拨备400亿美元至1千200亿美元.

2月15日, 根据美国银行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 美国在去年10月爆发次级房地产贷款信贷危机以来, 已经使得全球股市损失越过7万7千亿 ( 24万9千480 亿令吉), 相等于我国外汇储备的76倍.

美国银行首席市场策略分析家昆兰在报告中说, 这场从美国境内延烧到世界各国的危机,是金融业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灾难之一.
昆兰指出, 这次的损失比过去几十年所发生的金融市场危机, 包括1987年的华尔街黑色星期一, 1999年巴西金融危机,以及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LTCM)避险基金倒闭等事件,都要来得严重.

将房地产贷款借给信贷不稳定的投资人的次级房贷,或称进行高风险性房贷的结果, 使得全球资本市场从去年10月以来, 3个月内缩水14.7%.

次级房贷造成的损失也比2001年爆发的911恐怖攻击活动, 1997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阿根廷金融风暴和1994年的墨西哥货币危机所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

昆兰认为: “ 华尔街和其它金融界可能要再过好几个月, 甚至好几年才能熬过次级房贷危机的冲击.”

如果是好几个月, 那么,下半年就可以见到端倪, 如果要好几年,那么要等多久呢? 昆兰就没有作出交代.

难怪有人预期, 联储备局3月18日会降息0.5%, 以释放更多资金进入市场.

现在又面对一个问题,银行有了资金, 但却不敢借贷, 因为受到次贷问题影响后的银行业,已鼓励严厉管制借贷, 这又与美国联邦储备局的减息作风所要取得的效果背道而驰.

减息对银行来说是短期资金,次贷问题所需要的是长期资金, 因此,美国财政部应该插手此事.

有人说, 长期债券特别拍卖以让银行可以借到低廉资金措施也不是很成功, 虽然联邦储备局在去年12 月展开 “特别拍卖”时招来一股热潮, 但最近的拍卖却反应不佳,使到30年财政部债券价格大泻.

分析员说, 也许需要时间及耐心, 才可以解决次贷所引起的问题.

华尔街银行投资什么?

过去藉金融衍生产品获利可观的投资银行, 在遭受次级房贷风暴重创后, 已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发电厂, 油气管线与炼油厂这类实体投资目标, 且许多银行扩增商品交易部门.

因此, 注重油气股, 能源股,仍是一个可行的路.跟着钱的流向走是不会错的, 钱流向那里, 那里便是机会.
国际油价高涨,令通膨加剧.

2月20日, 国际油价大幅飈升, 纽约原油期贷价格上涨4.51美元, 收报每桶100.01美元, 创收市新高.

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达到每桶100.1美元, 收报每桶100.01美元, 盤中价和收市价均创历史新高.

投资者担心高油价将影响个人消费,而通货膨胀压力加剧将使美国经济状况更为不利.
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因为国际油价创新高而跌掉稍早上涨的150多点, 终场下跌10.99, 收在12,337.27.

国际原油的上涨, 主要是投机者所为, 人们说事际上的价钱应该在每桶60美元左右. 人们不敢奢望原油会回到每桶60美元的价格, 人们期望假如可以保持在每桶90美元以下,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原油价格也有其周期, 只要原油晋入下跌周期, 相信你即使不要它下跌, ,它还是会下跌的.当然, 原油是一个不可以被替代的能源, 它只会一天一天的减少, 而不会一天一天的增加.

刺激美国经济

美国的经济在出现萧條时, 可以通过减息或减税,来刺激成长 “经济刺激”就是通过减税或提高政府支出,以加速经济增长, 创造就业机会,支持这种做法的人说, 现在美国正需要这样的政策,因为美国的经济频临衰退,或者说,已经进入了衰退.

众议院民主党正讨论一揽子计划,短期内削减税1千亿美元(约3千236亿5千万令吉),按比例分给各州。

  今年是大选年,我国大选有派糖果,美国大选也一样有派糖果,他们称之为「棒棒糖经济学」。

  为了不被别人抢功,布什政府提出自己的计划,比如大多数家庭减税500美元,让选民感觉好点,表明政府努力改善经济的决心。

 美国是一个经济生产总值达14万亿美元(45万3千100亿令吉)的庞大经济体,一次性给予750亿美元或1千亿美元的刺激经济配套,显得太少了。

 因此,有人说,那麽温和的经济刺激计划,只有政治象徵意义,作用不大。

经济到底会好还是坏?

 由於原油价格高企,投资者的注意力将集中在上升的通货膨胀。

 市面上的一种看法是,全球经济扩张是一个长期的发展,它可能会持续几十年,而不是几年。

 人们认为中国可能会从引发全球通货紧缩的国家,变为引发全球通货膨胀的源头,因为中国的成本,如工资以及原材皆已上涨。

 但,印度丶孟加拉丶越南丶印尼等低工资国家,也将加入世界工厂的行列,将会把全球定价环境重新拉回通缩的状态。这些国家拥有大量的低薪工人,他们将能承担起不能在中国进行的生产。

 也就是说,全球通缩压力的下一个泉源将源自於如印度丶越南丶孟加拉丶印尼丶菲律宾等国家,这些国家将刺激另一轮的全球经济扩张,而在同时释放通缩力量。

 经济不好,人们仍会继续消费,他们仍要买衣服,仍必须上班丶吃饭丶驾车,可能必须寻找更廉宜的商品或物品。他们如果认为中国货比较贵,则可以向印度或越南购买。

 换句话说,美国可以通过向印度或越南购买消费品,而保持低通膨,从而保持经济的成长。

 经济是一个简单但复杂的问题,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基本上,美国联储局是担心通缩性萧条,它不断的减息,其实是为通缩性萧条的可能性寻求庇护。

 人们担心通缩,是因为它是有自我加强的效应。如果人们预计明天物价会下跌,那麽大家今天就会控制消费;如果投资者预计回报率将不断下滑,他们将维持观望,这也称之为流动性陷阱。正如股票一样,当股价一直下跌时,很多人都会在场外观望,直到股价稳定或回升时才会进场。他们会追高,但不愿买跌。

 如果债务危机与严重通缩同时出现,那麽即使偿还债务,未偿清债务的价值也会上升;在所有这一切发生的同时,央行以面值零利率刺激经济的能力,也受到限制。

 在大萧条期间,美国批发价格指数下跌了33%。在我们目前的全球化世界中,不太可能出现如此大的降幅。

 在欧元区,也不太可能出现通缩。这里没有美国那样的负债问题,西班牙除外;没有出现房地产市场崩盘;拥有一个相对稳健的金融业。当然,欧元区并未与全球经济脱勾,如果全球出现通缩性萧条,欧元区不可能独善其身。

 英国可能比较脆弱,因为在该国经济中,金融业规模相对较大,过度依赖即将出现紧缩的地产市场,同时长期以来,非金融行业生产率增幅较低。英国显然有可能出现严重长期衰退,然後是长期的低增长。

 因此,全球出现通缩性萧条的风险较小,但,我们还是要提高警惕,假如利率上调丶债券市场垮台丶全球可能仍会出现通缩性萧条。


伯南克的谈话

 2月15日,美国联储局(FED)主席伯南克说,由於房市丶信用市场和就业市场的景气疲软,美国经济仍有走下坡的风险,未来不排除进一步调降利率。

 伯南克是在14日赴美国国会作证,他对今明两年的经济展望似乎感到乐观。理由是美国推动宽松的财政与货币措施,振兴经济的效应可望逐渐展现。

 他说,「目前,我的基本看法是,会先有一段成长缓慢期,接下来,今年稍後的成长步调将稍微转强,反映货币与财政刺激措施的效果开始浮现。」

 他虽然认为经济情势会日渐改善,但也不忘提醒「不利成长的风险仍在」,包括房市或劳动市场可能恶化到超乎目前预想情况的程度,或是信用条件进一步大幅紧缩。

 他说,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在必要时适时采取行动支撑成长,并提供各种不利风险的足够保险。」

 他暗示,将依Fed对成长与通膨的中期预测,以及各项风险评估,来决定进一步的政策行动。

 经济学家预估,由於经济濒临衰退,接下来几个月美国应该还会继续降息。

 美国就业和服务指数等最新经济数据,一直敲响经济衰退的警钟,然而,元月零售销售却优於预期,代表本季经济可望有一些成长。

理论上,美国假如再降息,会释放更多资金进入市场,并且会刺激美国经济成长。

 假如你是乐观者,你自然相信美国经济会在下半年复苏,由於我国股市与美国仍有挂钩,因此,美国经济复苏,自然也会带旺我们经济和股市。

 假如你是悲观者,那麽,你应手持现金,等到最糟的情况出现後,才作出决定。
 看来,未来我们只有走一步,看一步。

大马第12届大选

 当本文刊出时,大马第12届大选的成绩已经揭晓。
 国阵继续执政,反对党这次有默契,取得大突破,在5个州取胜,成立州政府;人们形容这是政治的海啸。1990年国阵对垒反阵,前者获127席,反阵49席。1999年国阵获148席,替阵获42席。2008年,国阵140席,反对党82席。

 这次反对党联成一线,因为反风关系,取得意想不到的突破,反对党也发生一些风波,在提名之前的7天,性格率直火爆的「小辣椒」冯宝君,以民主行动党霹雳州的内部斗争为由,声明弃选,这个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该党的形象。不过后来在提名前两天,经过各方面的劝告与于请下,终于改变初衷,接受回到回原区华都牙也竞选。 冯宝君在记者会上,对她之前的不参选决定,对支持者和党所造成的伤害致歉。冯宝君重回竞选队伍,对行动党有激励作用,人们支持冯宝君是一个不畏强权的斗士。

 安华说,如果反对党夺得政权,在大选第二天就会宣布降低汽油价格。

 在国际油价高企,加上政府逐步削减燃油补贴之际,降低汽油价格的言论极具吸引力,是反对党所派的「糖果」。

 安华还说,反对党一旦执政,国民将享有小学至大学的免费教育,也让各源流小学恢复母教数理科。
 
 当国际油价高企时,这次的选举,也与经济大有关系。 它涉及3个C,即生活成本(Cost of Living)丶犯罪问题(Crime)及贪污问题(Corruption)。

 民生问题是关键性的,国阵政府在2006年2月尾宣布汽油起价30仙;同年5月20日的砂州大选,结果反对党的州议席从2席增加到9席,71席中,国阵只赢获62席。

 我国经济经历了6个年头的成长,2007年的成长也超过5%,今年国民生产总值(GDP)则有可能达到6%至6.5%的成长。

 观察我国2007年的第一季成长达到5.5%,第二季成长有5.8%,第三季有6.7%,造成前9个月的GDP成长是6%,超越了官方的预测。

 我国股市的表现也颇出色,飙升32%,并且在今年正月11日,升至1516.22点的高点。这之後,我们股市陷入调整期,虽然国会解散之前及之後,股市有一些表现,但最後还是必须看美国的「脸色」。美国如果下跌,我国股市多少受到影响。

 我国股市的市值也从2006年底的8千490亿令吉,提升至今天的1.1兆令吉。

 国阵政府也派了不少糖果,包括提高公务员薪水丶生活津贴丶公积金会员在今年开始,可以每月提款,以缴付房屋贷款,这对消费用品丶娱乐丶旅游丶银行丶汽车及产业领域会有激励作用。

 人们最担心的是美国的经济萧条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当然,我国经济已经建立起一定的适应力,以应付外国的影响。

 2007年,出口不是主要的推动力,因为马币强稳,而美国的消费也转弱。大马的出口成长2.7%,2006年还有10.3%。

 我国的成长,靠内需推动,原产品价格高涨,年中又有公务员加薪,还有其他激励因素,让我国经济取得成长。
 我国对美国外贸的依赖日渐减低,但对中国的出口及进口却大幅度增加。

 在2003年,我国的出口有20%是进口到美国,但2007年已经滑至16%,对中国的出口却从2006年的3.1%,增加到2007年的8.7%。

 原产品棕油及原油的价格,相信在2008年会维持高价,让种植业及油气业受惠。

 美国金融市场的次贷问题,没有直接影响到我们,因为我们没有购买到有关的衍生产品。

 大马拥有丰厚的流动资金及高储蓄率,我国的金融机构自1998年的金融风暴後,已经强大起来,资产品质及风险衡量资本足够比例非常强。


更精彩的分析,请参阅最新的财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