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中國調高利率的啟示
2010-12-28 19:06
中國人民銀行25日聖誕節當天將利率上調0.25%至2.75%,受到國際金融市場的密切關注。由於中國此舉事出突然,因此對商品市場造成震撼,國際油價 27日從26個月來新高滑落,銅價盤中刷新歷史紀錄,黃金和白銀等貴金屬震盪,而玉米、小麥和糖價也下跌。基於中國調高利率自有其背景,值得做進一步的分析;而更重要的,則是由貨幣政策的決策模式到金融市場本身的成熟度,整個事件均有值得我國金融主管當局省思之處。
此次人行宣佈加息正值聖誕節長假,其中玄機自屬不言可喻。人行之所以汲汲於調高利率,主要原因即在於中國經濟的熱度顯然正迅速升高之中,加上工業生產與工業開工率持續上升,而企業及消費者的信用需求也穩定增加,顯示經濟體系的總需求相當強勁,潛在的通膨壓力和房價十分沉重。因此,人行採取預防性的措施,以免等到物價再次上揚之後才被迫採取激烈的緊縮行動。
這套所謂“軟著陸”的策略,正是人行貨幣政策的根本理念及一貫執行方向。如果人行仍繼續維持目前的利率水準,企業及個人的信用需求必將迅速增加,如此則不但會加重通膨的壓力,使公債市場利率上揚,同時在資金的強勁需求下,銀行利率也會自然上升,屆時人行唯有以更激烈的手段來緊縮信用。
由於此次利率風波,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啟示。第一,國家銀行貨幣政策的運作,必須具有高度的前瞻性。以中國的情況為例,如果僅由目前消費物價仍維持年增率3.5%的水準來觀察,表面上看不出中國經濟正面臨嚴峻通膨的威脅,但人行毅然決定調高利率,至少基於兩點原因。首先,如今景氣既已明確復甦,則利率自然應恢復到正常水準,且人行也暗示明年首次季將可能再加息。其次,則如前所述,為了事先預防景氣過熱而使通膨加速惡化;放眼其他國家,包括我國在內,如果遇到此種情況,均不太可能採取“預警式”的緊縮措施,而會等到消費者物價已然明顯上升之後,才趕緊展開補救行動,然而痛苦卻已經發生。事先防範與事後補救,其間之差距實不可以道里計。對此國行自應深自檢討,以提昇決策水平。
第二,則是國行應抱持獨立超然的立場,以及堅持此一立場的勇氣。像人行既然已判斷確有調高利率之必要,則即使會引發市場震盪,則仍應以整體經濟情勢為考量基準,進行獨立的判斷與決策。至於其他單位,則根本沒有置喙的餘地。在利率調高之後,整個國際金融市場也普遍認同。反觀其他國家,中央銀行在進行貨幣政策的決策時,或受財政部的管轄,或受中央的影響;至於我國,則除了行政部門以外,國會還要介入,而輿論界對國行的施政也指指點點。這方面固然是因為政府體制的設計不當,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國行須為本身建立更強的權威與信譽。因此為貫徹國行的獨立性,必須在制度上重新調整國行的位階,以及貨幣政策的決策模式,使國行在財務及人事上均能取得獨立的地位,而減少外來的干擾。
第三,則是一個成熟且理性的金融市場,本身即有能力消化掉各種外來的干擾因素。早在今年初,隨著中國景氣的好轉,市場利率即已逐步走高,10月底人行首次調高利率,儘管市場造成壓力,但市場並不意外,甚至已然預測半年內利率還會再調,行情也能夠在短暫的波動後隨即恢復平穩。究其原因,在於中國金融市場已經成熟,無論是外匯、股票或債券市場的投資人,普通均能依據經濟的客觀情勢,對政府的貨幣政策以及市場可能的變動方向做理性的預期;加上資訊充份公開,以及相關法令完備,自然難有投機炒作的機會,市場也得以長期維持穩定。
星洲日報/社論‧2010.12.2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